臨近期末,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多刷題,熟能生巧,以成為學霸,很多老師也普遍認為,只有「題海戰術」才是提高成績最有效的方法。
但是,仔細觀察,我們會發現這麼一個有意思的現象: 班里成績最好的孩子,并不一定做題最多;同樣做題,做同樣的題,孩子之間的差距卻非常明顯,這是為什麼呢?
既然,狂刷題并不一定能成為學霸,也不是學霸的主要特質,那什麼樣的孩子才擁有學霸的潛質?
作為有20年教齡的初三班主任,我發現,學霸大都有4個特征:
1 一眼看出關鍵信息
「這道題怎麼這麼難!」「你在這里加條輔助線!」
這個場景是不是很熟悉?
你冥思苦想了半天,百思不得其解,但學霸卻一眼就看出破解的角度,簡單地增加了一條輔助線,就讓題目簡單了好多。
一眼就能看出關鍵信息,輕松就能找出文段的中心主旨,題目中的陷阱總能輕易跳過……
看到題目就知道要從哪入手,對一種題型熟練到不用想就能上手,就像自動化的程序,這是學霸獨有的特質之一。
能注意到普通人注意不到的信息,行動快過大腦,不只是學習,各行各業的「學霸」都擁有這項特質。
例如,醫生一看病人的基本情況,就能預判后續發展;國際象棋高手,即使還剩很多步,卻一眼就能看出輸贏……
2 能調動各種公式
普通孩子做物理題,是學哪章就用哪章的方法。
如果剛學過這個知識點,他就會覺得你考得可能就是這個吧,于是毫不猶豫就拿這個公式套。
但做物理題最容易錯的是什麼呢?就是用錯公式,這道題根本不用這個公式,你非得用這個公式,怎麼能做對呢?
而學霸正好相反,他們總能輕松調動各種重要公式,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
所以,學霸總比別人做得快,還做得準。
3 輕松提取重要知識點
在說這個特質前,先說一個我自己的經歷。
不管是備課還是寫作,在開始前,我總免不了查大量的資料,寫完之后,也總需要修改至少四五遍。
可曾經見過一個同事,她不管是備課還是做題,很少查資料,卻講得特別好。
雖自我安慰,「勤能補拙」,但不能否認,重點畢業的她就是有讓人羨慕的知識儲備。
儲備豐富,能輕松提取知識點,這是學霸區別于普通孩子的第3個特征。
就拿前段時間考試中的一道名著題:魯迅先生認為梁山泊的人「并不將一切人們都作兄弟的」,請從下面三個情節中任選一個進行簡單概括并據此分析魯迅先生提出這一觀點的理由。
面對選項「林沖遞交投名狀、武松血洗鴛鴦樓、李逵江州劫法場」,班里的學霸很輕松地發現,這道題就是答這些人的缺點——濫殺無辜。
但普通孩子卻因為沒有讀過《水滸傳》,或者讀得不夠認真,做不出來。
4 會舉一反三
如果你是學霸,就會發現,不同學科,不同題目,你總能輕易發現知識點之間的關聯,輕松遷移,舉一反三。
例如,把數學知識遷移到物理、化學上;把政治上的時事材料作為論據,應用到作文中;也會把物理上的杠桿原理、浮力知識運用到生活中;把地理中的相關知識點運用到旅游途中……
因為善于遷移,能夠舉一反三,你總能發現學習的樂趣,學得更快,也從不覺得學習是件特別困難的事。
總而言之,學霸和普通孩子,區別從不在天賦,而在思維和學習的習慣。
善于思考、總結,能合理遷移,讓知識學習和實踐相結合,擁有學霸特質,培養學霸特質,上學期間,可以取得好成績,走上社會,走到工作崗位,也會成為某一學科、某一領域的專家。
最后,希望孩子們都能抓住學習機遇,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科學的思維方式,而這將會隨著孩子走上社會,影響其一生。